瑞托教育
把孩子交给我们,让家长安心上班

快乐多彩的生活是写好作文的源泉

看过这样一段文字:一提起作文,很多学生就不喜欢——望文却步;咬笔头——无从下笔;数字数——无话可写;写空话——凭空杜撰。“作文难,难作文”,也就成了小学生的普遍感受了。而造成小学生作文难的一个重要原因便是“无话可说”。

其实,小学生的生活是多姿多彩的,造成他们“无米下炊”的关键是他们不善于留心生活、观察生活,不善于发现生活的意义和乐趣,不善于把自己的生活写进作文。

由此看来,身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,就要善于多方面挖掘写作资源,善于引领学生走进生活的殿堂,去聆听,去感悟,去体验,去观察……让学生轻易赢得“摄取生活素材”和“产生写作激情”这两大写作基本条件,为他们步入写作的美好殿堂,洞开趣味而科学的大门。

《语文课程标准》指出:“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,让学生易于动笔,乐于表达。”目标的设定上重点强调情感态度方面的因素,重点着眼于培养学生写作的兴趣和自信,让学生愿意写作,热爱写作。课堂上,教师拓宽学生的写作资源,师生一起观察、体验生活,在亲身参与和体验中,学生便获得了鲜活的写作素材。因为是学生亲身经历的,所以便有话可说,这便做到了“易于动笔”。可又因为学生的感受不尽相同,这便做到了“自由表达和有创意地表达”。

一游戏激趣,个性表达

爱玩游戏是孩子们的天性,也是他们认识社会、认识自然的重要手段。课堂上,师生高高兴兴地做游戏,从而激发了学生表达的兴趣。把喜闻乐见的活动情境与习作有机结合,从而实现了“快快乐乐做游戏,轻轻松松写作文”的理想境界。

翻绳儿,是学生们十分爱玩的一个小游戏。小小的一根绳儿,头尾连在了一起,把它架在伙伴的小手上,翻来翻去,变化无穷。尽情地玩过之后,学生拿起笔,一吐心里话:

玩翻绳

玩翻绳的时候,顽皮的绳子总是不断地变幻着花样。翻第一个的时候,它像一个帐篷,紧接着又变成了一张棋盘,再翻一个,变成了一碗热腾腾的面条,而后又变成了鱼网。再翻,像一个闪闪发光的钻石,又变成了一个丑陋的鸡爪。哎呀,弄乱了,重来吧!

如此开放的课堂,让学生上得轻松;如此快乐的游戏,让学生玩得尽兴。快乐地玩支撑了作文之树的肥沃土壤,一个帐篷,一张棋盘,一碗面条,一张鱼网……皆可成文,皆可在学生的笔下演绎成动人的趣话,字字如万斛珍珠,句句似涌泉喷溅。而“纸上得来终觉浅,绝知此事要躬行”,告诉我们亲自参与活动对知识的领会与掌握的意义;“纸上得来终觉浅,心中悟出始知深”,强调了“悟”的重要意义,倘若学生没有比较丰富、深刻的生活体验,“悟”就不易甚至不能产生,写出来的习作也就不会情真意切。让学生在玩中动情体验,在表达中尽情倾吐,快乐与灵性才能在学生习作中欢快地荡漾。

二观察想象,个性表达

生活是作文的源泉,生活也为习作提供了源源不断的素材,引导学生做个有心人,用眼去看一看,用耳去听一听,用鼻去闻一闻,用舌去品一品,并且用脑去想一想,用心去悟一悟。只有这样,才会让我们的学生享受到习作的轻松与快乐。

泡茶,可说得上是生活中的一件平常小事了。可很少有学生细细地观察过。课堂上,教师边泡茶,边引导学生观察与想象:躺在茶杯里的茶叶像什么呀?倒入开水的那一刻,你听到了什么声音?而后,你又看到了什么样的情形?水的颜色,茶叶的样子,它们有了怎样的变化呢?闻一闻,什么气味?喝上一口,感觉怎样?学生把自己看到的、听到的、品到的、想到的一一用文字表达了出来:

老师取来暖瓶,慢慢地往茶杯里倒入还在冒着热气的白开水,我听到了一阵微弱的“咕噜咕噜”的响声。杯中的那些“蚕宝宝”像是被猛烈的龙卷风卷起来一样,透明的玻璃杯里出现了一个小小的漩涡,“蚕宝宝”们在杯中不停地旋转着,翻滚着,它们似乎永远不知疲倦。

刚刚倒入杯中的白开水,瞬间的工夫,颜色居然变成了浅绿色。随着时间的推移,颜色又逐渐地加深,绿中还带有一点浅黄。这简直就犹如一位魔术师在台上进行一场精彩的表演。

一片片扁长的茶叶可能不会游泳,沉到了杯底,聚集在一起就像一块块布满绿苔的沙石;一片片细长的茶叶漂浮在杯中,它们的身体直挺挺的,像一棵棵碧绿的水草;一片片残缺不全的叶片漂在水面上,像极了河面上的浮萍。

通过看一看,听一听,品一品,写一写,学生把泡茶、喝茶时那些惊喜的发现用文字表达出来后,这何尝不是件令他们快意的事情呢?而在学生观察中,始终伴随着想象,而学生的想象之鸟一旦高飞,脑中会浮现出新颖、生动的意象。每一次地锻炼,学生的想象力便得到一次飞跃,生命体验便得到了一次拓展,创新的萌芽便又一次破土而出。读着学生的真情习作,再次品味着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的那句话:“每一个儿童,就其天资来说,都是‘诗人’。”

三动手实践,个性表达

动手实践激发了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其中,丰富了学生的感性经验,充实了学生的学习生活。在学生投入地参与实践活动的同时,也培养了学生的创造精神与实践能力,并为学生真切的表达奠定了基础。

习作课上,引领学生一起造纸,大约三十分钟,一块块豆腐块大的洁净的纸从学生的小手中诞生了,那一张张笑脸至今让人记忆犹新。纸是怎么造出来的吗?一位造纸高手轻松地记录下了自己的造纸经历(选取的是习作片段):

你可别小看了这巴掌大的纸,它可是费了我的好大力气啊!我先是把一些软软的碎纸片放进小杯子里,倒进一点凉水,取来一根筷子在杯子里搅啊搅。搅累了,我就往里面倒少许温水,过一会儿再搅。这样,我就搅出了一小杯纸浆来。然后我把这些精心搅拌出来的纸浆全都倒在了工作机——纱布上。又取来两根筷子在上面小心翼翼地擀呀擀,纸浆中的小水滴渗到了纱布下面的棉布上,我又用手掌在上面使劲地不止一次地按压,一张潮潮的白纸就更加平整了。我赶快把它拿到暖气片上烤一烤,大约十来分钟,躺在白纸中的水珠宝宝全部都跑到了空气中了。

正是由于学生亲身所为,才能“我手写我想,我手写我见”,一篇属于他们自己的、充满个性色彩的习作跃然纸上。

教师要引领学生在快乐的游戏中,在多彩的观察中,在愉悦的实践中,获取丰富的习作素材,鼓励他们拿起手中的笔,蓄积在他们心中的丰富的情感、富有个性的感受就会顺着笔尖流淌出来。那么说真话,抒真话,就成为学生学习中的一种历练。

赞(0)